熱帶氣旋警告系統的檢討

天文台公佈正進行熱帶氣旋警告系統的檢討,相信會引來不少討論。

 根據報章報道,構思中的方法有三個:

1. 增加警告信號(例如在3號及8號之間加設5號)
2. 分區發出警告信號
3. 同時考慮維港及其他地區風力,包括考慮採用不同的比重

增加警告信號似乎是最簡易的方法,但問題並沒有解決。如果增加的信號影響社會運作(例如學校停課),那麼「為甚麼只發3號而不發5號風球」的問題仍然會出現。如果增加的信號不影響社會運作,那只會加重天文台的負擔,甚至把8號風球的時間延遲(因為要先發5號)。

分區發出警告則造成混亂,特別對跨區工作及上學的市民。屋外風平浪靜,但辦公室或學校所處地區天氣惡劣,要冒險嗎?相反又如何?銀行運作是否也變得分區化?

同時考慮維港及其他地區風力是較為可取的方法。隨著越來越多市民遷往新界及離島居住,這些地區的風力應被納入發出信號的條件。至於那些地區應被納入,是否使用相同比重(例如維港或X區吹烈風便發出8號風球)或不同比重(例如維港或X及Y區共有N個氣象站吹烈風便發出8號風球),相信將會是討論要點。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只代表天氣變化,但社會及市民已經把信號與生活掛勾,彷彿8號風球時呼吸也要小心一點。但8號風球下社會運作真的要全面停頓嗎?例如香港人最關心的股票及金融市場近年運作已全面電腦化,不受天氣影響。如是者,討論也可包括哪些運作可以繼續,哪些需要停頓,修改信號時同時把信號的影響減少。

不過,受薪一族與支薪一族渴求相反是永遠不變的事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