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其實不難懂(增訂版)

$108.00

Category:

Description

本書附作者簽名。

本書獲香港教育局選為2020年暑期閱讀計劃中學組書籍。(教育局通函第82/2020號)

以前漁民懂得觀看雲的變化預測天氣,隨著遙感科技進步,網上資訊公開,我們可以利用天文台提供的雷達圖動畫,自行評估甚麼時候下雨,甚至預測雨勢、會否出現雷暴或冰雹,及早更改戶外行程或做好準備。

近年厄爾尼諾及全球暖化引起廣泛關注。厄爾尼諾是赤道太平洋海水溫度出現異常,繼而影響全球天氣的周期性現象。海洋和大氣息息相關,海水變暖引致對流活動增加,雲量及雨量上升,大氣環流亦產生改變。在全球暖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出現頻率有上升趨勢。

人類生活在大自然中,需要作出適應和配合,而不是埋怨惡劣天氣帶來麻煩。只要大家掌握了基本天氣常識,在天文台發出警告前,也可以睇天做人﹗

目錄

第一章:天氣與生活

如何劃分季節
甚麼是體感溫度?
全球暖化下,香港還有沒有冬季?
反覆無常的天氣
為甚麼新界比市區冷?
「百年一遇」的大雨
為甚麼會下冰雹?
「乾冬濕年」有多準?
雨季與戶外活動
為甚麼天氣預報不準確?
天文大潮
極端天氣的應對策略(上):預報篇
極端天氣的應對策略(下):資訊篇
暴雨警告的來由
暴雨預警可行嗎?
天氣警告與天氣觸覺

第二章:天氣常識

香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立春之後就不再冷?
日出與月出
天氣與氣候
天空為甚麼是藍色的?
日出與曙暮光
中秋節的月亮是最圓的嗎?
局部地區性驟雨
厄爾尼諾現象
香港有感地震統計
酷熱天氣的指標
香港的冬天感覺比較冷?
乾凍與濕凍
漫談紫外線
冷鋒過境時的天氣變化
倒春寒
霧霾天氣與空氣污染
飛行時遇到氣流怎麼辦?

第三章:颱風

颱風、颶風與氣旋
颱風如何被命名
「打風不成三日雨」
風球的意義(上)
風球的意義(下)
甚麼是風暴潮?
風球發出的時間可以預測嗎?
「李氏力場」再現?
熱帶氣旋與季風低壓
秋冬季熱帶氣旋對香港的影響
八號風球下飛機可以起飛嗎?
當颱風遇上寒潮
十一月會打風嗎?
追風的危險性
追風的注意事項

第四章:不同天氣系統

霧與煙霞
認識雷暴
甚麼是低壓槽?
甚麼是寒潮?
輻射冷卻
高空擾動
副熱帶高壓
藤原效應
冷鋒南下
暴雨形成的條件
東北季候風
下雪、結冰還是結霜?
漫談結霜
凝結尾跡
為何美加經常出現暴風雪?

第五章:天氣觀測

雲的觀測
雲的觀測:低雲
雲的觀測:中雲
雲的觀測:高雲
氣象儀器系列(一):溫度計
氣象儀器系列(二):濕度計
氣象儀器系列(三):風速計
氣象儀器系列(四):雨量計
天氣雷達使用手冊
如何理解雨量?

第六章:天氣應用與研究

天氣數據的應用
疫情對天氣預報準確性的影響
聯合國颱風委員會
亞洲區內的氣象合作
世界氣象組織南京區域培訓中心
熱帶氣旋名字的更換
哪個國家或地區的熱帶氣旋路徑預報最準確?
影響為本的預報
減災與公眾教育
公民氣象科學的發展
如何參與公民氣象活動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review “天氣其實不難懂(增訂版)”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